法援案例丨骑手送餐摔伤遇维权难题,法律援助助其确认劳动关系

发布时间:2025-08-11 11:35: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子慧

新就业形态下,平台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界定常成维权焦点。淄博市周村区外卖骑手朱某某送餐时摔伤致双膝关节损伤,申请工伤认定却遭平台企业否认劳动关系。危急时刻,淄博市周村区法律援助中心伸出援手,最终助其通过仲裁确认劳动关系,为工伤维权扫清关键障碍。

意外摔伤陷困境,劳动关系成“拦路虎”

2023年12月1日,寒风中的淄博周村街头,骑手朱某某在送餐途中不慎从台阶上摔下,双膝关节传来剧烈疼痛——经诊断,其双膝半月板损伤,不仅无法继续工作,高昂的手术费更让这个本就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朱某某的妻子是残疾人,全家靠低保维持生计,受伤后生活瞬间跌入谷底。

2024年3月,朱某某向当地人社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却被天津某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泼了冷水:“我们和他没有劳动关系。”这一异议直接导致工伤认定程序中止。原来,2018年8月朱某某入职某外卖周村站点后,虽每日打卡考勤、接受站点管理,却从未签订劳动合同,工资由第三方公司发放,甚至连平台企业与关联公司的关系都错综复杂。确认劳动关系,成了朱某某拿到工伤赔偿的第一道坎。

企业多番抗辩,律师巧破证据困局

面对朱某某的维权诉求,天津某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抛出多重抗辩理由。公司称自己仅是北京某在线科技公司的地区合作商,与朱某某无关联;又拿出一份“共享经济合作服务协议三方协议”,主张纠纷应归民法调整,属于民事法律关系;朱某某的配送交通工具服饰等均由其自行购买;更以公司2018年10月才成立,质疑朱某某8月入职的劳动关系起始时间。

“不能只看协议表面,得看实际用工情况。”面对企业的种种抗诉,接受淄博市周村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承办该案的律师马辉并未退缩,而是深入调查后发现,朱某某的工作远非“合作”那么简单:他固定在周村区工作,不仅包括平台配送的订单取餐送餐,还担任组长负责同事考勤;每月仅休息2天,恶劣天气和节假日也不能休息,迟到早退会受处罚;工资按月发放,包含底薪、工龄奖等,且需遵守站点的集合时间、送餐流程等制度,虽然配送车辆由朱某某出资购买,但配送车辆样式都由公司统一规定。

更关键的是,朱某某的工作证据全在骑手App内,一旦账号被删除便无从举证。马辉敏锐认识到证据的重要性,当机立断,指导朱某某到公证处对App内容和微信聊天记录进行证据保全,为案件筑牢了证据基础。

仲裁确认劳动关系,新就业形态维权见曙光

“从人格、经济、组织从属性来看,朱某某与该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仲裁庭上,马辉援引劳动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等法规,结合朱某某受公司管理、工作持续稳定、报酬按月发放等事实,清晰论证了双方的劳动关系。

2024年6月3日,淄博市周村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确认朱某某与天津某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2018年10月31日至申请仲裁之日存在劳动关系。这一结果,让卧病在床的朱某某红了眼眶——他终于能继续申请工伤认定,有望获得治疗费用和赔偿,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也看到了转机。

此案的胜诉,不仅为朱某某的维权之路点亮明灯,更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吃下“定心丸”,法律终将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指派机构:淄博市周村区法律援助中心

承办人员:山东淄明律师事务所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