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苏坊镇强化生物质禁燃禁烧网格化管理

发布时间:2025-07-03 10:34:00

原标题:苏坊镇强化生物质禁燃禁烧网格化管理: 织密生态防护网 守护乡村“烟火蓝”

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当下,生物质露天焚烧引发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秸秆、落叶、杂草等生物质露天焚烧不仅释放大量烟尘与有害气体,加剧PM2.5、PM10及臭氧污染,还存在火灾隐患,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破解这一难题,武功县苏坊镇积极推行生物质禁燃禁烧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监管触角延伸至基层“最后一公里”,以精细化、责任化治理守护家乡的蓝天白云。

一、科学划分网格,构建全域覆盖责任体系

以行政村为基础单元,按照“规模适度、无缝衔接、便于管理”的原则,将辖区划分为“镇—村—组”三级网格。镇级设立总网格,由镇主要领导担任总网格长,统筹全镇禁燃禁烧工作;行政村设一级网格,村党支部书记为网格长,负责本村范围内的日常巡查与宣传动员;村民小组设二级网格,小组长及村民代表担任网格员,承担具体地块的实时监控职责。全镇共划定16个一级网格、72个二级网格,及4名专职环保网格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立体化管理体系。同时,建立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将网格员姓名、联系方式、责任区域等信息录入系统,实现管理数据实时更新、问题上报即时响应。

二、宣传引导,凝聚全民共治共识

为从源头上杜绝生物质焚烧行为,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宣传优势。网格员化身“移动宣传员”,利用“村村响”广播每日早中晚循环播放禁燃禁烧政策与危害,在村头巷尾悬挂宣传条幅30余条,发放《禁燃禁烧告知书》7000余份;结合“敲门行动”,挨家挨户讲解露天焚烧的法律后果与环保意义,耐心解答村民疑问,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生态保护。针对农业生产大户,组织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广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编织、秸秆制肥等实用技术,让村民认识到“焚烧是包袱,利用是资源”。营造“不敢烧、不能烧、不想烧”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巡查监管,织密全天候防控网络

网格化管理让巡查监管更具时效性与针对性。二级网格员每日至少开展2次以上日常巡查,重点关注田间地头、沟渠路边、荒坡林地等易焚烧区域,发现焚烧隐患及时劝阻;一级网格每周组织不少于3次联合巡查,对辖区内重点区域进行“回头看”;4名专职网格全天不间断在各自包抓的区域开展巡查工作;镇级总网格成立专项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随机抽查各网格工作落实情况,确保巡查无死角、监管无盲区。今年夏收期间,通过网格化巡查及时制止焚烧行为12起,未发生因露天焚烧引发的火灾事故。

四、健全奖惩机制,激发网格治理效能

为保障网格化管理长效运行,武功县苏坊镇建立健全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将禁燃禁烧工作纳入各村年度绩效考核,对全年“零火点”的网格给予资金奖励,并在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对监管不力、出现焚烧现象的网格,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约谈问责。

通过生物质禁燃禁烧网格化管理,提升武功县苏坊镇的大气环境质量有效改善。这一管理模式不仅有效遏制了露天焚烧现象,更推动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科技支撑的生态治理新局面。未来,武功县苏坊镇将持续优化网格化管理机制,深化生物质综合利用,让“烟火蓝”成为乡村最美的底色,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来源:武功县苏坊镇

通讯员:袁嘉妮

编辑:Z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