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州,骑行乐!

发布时间:2025-09-02 08:04:00

形胜东南叠嶂中

河流如带海门通

(清)孙起宗《榕城杂咏》

福州是骑行爱好者的福地

福州四面皆有名山

往东,鼓山至鼓岭的鼓宦公路

是“福州最美盘山公路”

向西,与鼓山齐名的旗山

是骑友们挑战耐力的首选场地

朝南,五虎山提供了

原生态的山地骑行体验

奔北,晋安莲花峰

白云生处的历史文化古村落

足以抚慰骑行的辛劳

不仅如此

闽江、乌龙江两江四岸的现代风光

连江滨海公路的渔村风情

也都是骑友们的打卡目标

南北江滨大道曙光初照,骑行晨练的队伍如雁阵翔云;闽江水汽漫过防洪堤,隐隐约约捎带着朝露的清凉;流线型的头盔,醒目的紧身骑行服,飞转的车轮“沙沙沙”地碾过还有些潮湿的路面:晨练的人融入了江滨的景,江滨的景鼓舞了晨练的人。

隔三岔五,74岁的吴志就

会出现在这样的队伍中

这是他保持体能的最常规训练

上午时段,太阳还没那么炙人,鼓宦公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作为老大哥,吴志带队领骑,不时打出各种手势,提醒队伍转弯、加速、减速、注意绕开障碍物、注意路面颠簸……那架势,如同率领兵马一路奔袭,有一种顾盼自雄的威武。

吴志说,他家原先住在龙腰一带。1987年,省体工队的运动员在福飞路上训练,自行车骑得跟摩托车一样快,让他十分羡慕。找到运动员攀谈一番后,他掏出大半积蓄买来运动自行车,从此一发不可收。他现在骑的弯把碳纤维公路自行车,是第八辆车了。近些年来,他参加省内外数十项业余自行车比赛,获得7次冠军

“拿第一当然很开心,不过运动健身才是最重要的。骑行看风景有眼福,身体好有口福。很多人到了我这年纪,吃点东西,这个怕太油,那个怕太甜,这种会让尿酸升高,那种对心脏不好,什么胃口都没了。因为大凡好吃的东西,总离不开高油、高盐、高糖。而我用不着顾忌这些,爱吃就吃,想多吃就多吃,几十上百公里骑下来,还会有什么坏东西代谢不出去呢?”吴志笑着说。

结伴骑行有气氛

早些年手机还不普及

骑行的团队

主要以自行车商行为集结地

商行老板往往也是骑行队的带头大哥

每逢周末、节假日

骑友们到店里看看,人数差不多了

商议一下去哪里

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如今都在微信里建群,吴志说,小的骑行群不计其数,百人以上的骑行微信群,福州少说也有二三十个。走,去闽侯金水湖绕一圈;走,去马尾琅岐岛逛一逛;走,去长乐下沙看看海……骑友们在群里聊一聊,很容易就能组团。人数不必太多,三五个即可,八九个也行,随机随缘也更有个性。

独自骑行更自在

道山路一家自行车商行的店员小叶

就是这样

夏日的夜晚,从会展中心出发,沿着南江滨大道,穿过魁浦大桥,经过三江口公园、梁厝,骑上三江口大桥,直奔马尾天马山,绕个圈从东江滨大道回来。29公里的路程,没有喧嚣之声,只有习习晚风相陪,远近灯火作伴,只有自己鼓励自己,向前、向前、再向前。他说,很享受这种又孤独又满足的感觉。

骑友小韩与女友在骑行队中相识相爱

随着恋情加深

骑行训练有一搭没一搭的

沿途搜索美食却成了主要任务

“福州的美食很多都隐藏在街头巷尾,开车不一定找得着,找着了又常常隔着马路要绕来绕去费时费力,终于到了店门口却又没地方停车。可我们骑车就方便了,小巷小路任我行,嗖嗖嗖嗖就到了。”小韩开心地说,“最新一期的《家园》杂志,介绍了一拨街巷食堂,我们要骑行过去一家一家吃个遍。”

资深骑友老卢基本上每个周末

都要与三五名好友

一道挑战各地的山路

鼓山白云顶览城,寿山九峰村探幽,福清南少林访古,连江长龙茶山赏绿,各有各的精彩。他开了个视频号“凭海听风666”,每段二三十秒的短视频,记录着山地骑行的点点滴滴。

“在城市的道路上骑行,太现代了,我没什么感觉。”老卢说。他喜欢骑行古官道,比如从五四北出发,上状元岭,过降虎寨,再从贵安向罗源古道进发。古道有些路段已经消失,有些路段需要扛起车子上上下下,但总会找到合适的路段,骑着车子向下冲。把控腾跳的车子,就像驾驭刚烈的战马,征服感特别强。古道上休息,有时会“秒懂”古人描绘的意境,比如“一抹晚烟”“半竿斜日”什么的。

“我明年就退休了,骑行的时间会更充裕。鼓岭的山路上,不少七八十岁的人仍然骑得飞快,我想我也能吧。”老卢说。

来源: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