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商水县那些有名有姓的老传说

发布时间:2025-07-04 08:55:00

#河南头条#​#周口头条#​#商水身边事#​

一、柴堂村天爷庙的来历

在商水柴堂村,老一辈儿都这么讲:明朝正德年间,贾鲁河发大水,水退了以后,有人在河边淤泥里挖出来三尊神像。大伙儿一看,这可不是普通物件,就由村里一位叫柴富顺的老人带头,张罗着在村里修了座庙来供奉,这就是“天爷庙”。

庙里供的是玉皇大帝、托塔天王李靖和太上老君。这事儿不是瞎传,后来村里重修庙的时候,真从老庙基底下挖出来明朝那会儿雕的神像底座,现在还在县博物馆放着呢。

康熙年间立的《重修天爷庙碑》,上头白纸黑字记的就是这段往事。直到现在,柴堂村的人提起这庙的来历,还是说“神像是水送来的”。


二、寿圣寺塔和老沙河

商水郝岗乡常社村有座老高的砖塔,叫寿圣寺塔,九层,四十多米,站在沙河边儿上。老话讲,这塔是宋朝明道二年(1033年)修的。为啥修这儿?都说跟镇河有关。

塔底下有口古井,传说这井通着沙河底下的暗河。清朝乾隆五十年那会儿,就有记载说庙里的僧人做过个试验,把只白鸭子从塔井放下去,后来真有人在下游沙河里瞧见这鸭子了,脖子上还系着红绳儿。

这塔修得牢靠,塔砖上现在还清清楚楚刻着“明道二年癸酉岁造”的字儿。老人们说,这塔戳在这儿,就是老祖宗想镇住沙河的水患,保一方平安。前些年专家用仪器测过,塔基确实扎得深,连着地下的水脉。


三、白帝台和“刘邦斩蛇”的影儿

邓城镇白地村西头,有块高地,叫白帝台。那就是个大土台子,长三十二步,宽十八步的样子,土夯得挺结实,是汉朝那会儿留下来的。

这地方咋跟汉高祖刘邦扯上关系了呢?老辈人口耳相传,说刘邦当年带人路过这儿,遇到条大白蛇挡道,他一剑把蛇给斩了,那蛇血染红了土,就成了这白帝台。

清同治年间修的《商水县志》里就提了一笔,说本地人把这台子附会成刘邦斩蛇的地方了。其实《史记》里写刘邦斩蛇是在芒砀山,但商水人觉得这土台子看着有年头,又带个“白”字,就把故事“搬”到自家门口了,还给这地方起了个风雅的名字叫“白帝清风”。


四、许村那棵“刘秀拴过马”的老白果树

邓城许村有棵老白果树(银杏树),那真是老寿星了。国家林业部门的专家前两年专门给它测过年轮,用科学方法一算,这树至少有一千八百二十多年了,算起来还是东汉时候长出来的小树苗呢!树干一人多高的地方,有道挺深的凹痕,像被绳子勒久了留下的。

村里代代都传,说这是当年光武帝刘秀逃难路过这儿,把马拴在这树上留下的印儿。专家看了说是自然损伤,可老百姓认这个老说法。这棵树,还有树上的印子,成了许村人心里一个念想,把书里写的刘秀和脚下这片土地连在了一起。


五、坡杨村和杨文广平叛的“地气儿”

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八月,大将杨文广确实在陈州一带(包括现在商水邓城这片)打过仗,平过叛乱。《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里头都记着这事儿,说战场在“沙颍间”。商水邓城附近的坡杨村,这地名就跟这段历史沾上了边儿。

老辈人讲古,说当年杨将军打仗,有高人指点,说这地方(指白地那片)没水没草,“羊”(杨)待不住。杨文广听了,就把兵移到沙河北岸水草好的地方(就是后来的坡杨村)设伏,果然打了胜仗。这故事把“坡杨”这个地名和杨将军的智谋、地形的利用都编到一块儿了,透着本地人对家乡地理的老道理解。


六、商水县名的根儿和顿国故城的土

商水县这片地方,老早是西周时候顿国的地盘。在现在平店乡李岗村,还能找到西周那会儿的古城墙根基,考古的还挖出来过刻着“顿父乙”字样的青铜酒杯(爵),现在在河南省博物院收着呢。这就坐实了,顿国的老都城就在这儿。

后来到了春秋,顿国被逼得往南迁到了现在项城地界,叫南顿了。

项城那边也挖出来过春秋早期的青铜盘,上面刻着“顿伯”的名字。

商水县名本身也大有来头。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设县,叫“溵水县”。到了宋朝建隆元年(960年),因为开国皇帝赵匡胤他爹叫赵弘殷,名字里有个“殷”(跟“溵”同音),犯了忌讳,皇帝下诏书,把“溵水县”改成了“商水县”。

这改名的事儿,在宋朝的官方档案《宋会要辑稿》里写得明明白白。


这些故事和老物件儿,诉说着商水的根

细品品这些流传在商水人口中的老故事,还有那些实实在在的老物件——明朝的庙基、刻着年号的宋塔砖、两千年的老树、西周夯土里的陶片、带铭文的青铜器——它们不是飘在天上的神话,而是扎在土里的记忆。这些传说,往往都扣着一个具体的地方、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古物,或者一段史书里能翻到的记载。


它们反映了老百姓最朴素的念想:对天灾(如水患)的敬畏和祈福(如修塔镇水),对英雄人物(如刘邦、刘秀、杨文广)的追慕,对家乡一草一木、一地一名的由来那份刨根问底的好奇心。

把开国皇帝的避讳和县名更改这种朝廷大事,也编进了地方的口头传统里,说明国家历史的脉动,在小小的县城也能留下清晰的回响。而那些深埋地下又被挖出来的古城墙、青铜器,无声地诉说着脚下这片土地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古老和厚重。


说到底,这些故事和老地方、老物件绑在一块儿,就成了商水人认识自己家乡、理解脚下这片土地从哪儿来的“活地图”和“老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