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淑芳
近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街道热闹非凡,“文旅深汕·非遗奇妙夜”非遗文化活动在这里举行。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现代生活的活力交融,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入口处的氛围拍照打卡区被精心布置成一个充满节日气息的非遗文化长廊,以深汕特色景观为背景,搭配着五彩斑斓的灯光和装饰,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拍照。孩子们兴奋地在打卡区穿梭,家长们则忙着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潮玩市集更是热闹非凡,7项国家级非遗手工艺体验项目和8项特色美食摊位依次排开,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
在手工艺体验区,团扇制作摊位前围满了好奇的市民,大家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出精美的团扇。在剪纸摊位上,传承人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便呈现在大家眼前,引得围观群众阵阵惊叹。另一边,糖葫芦、擂茶、客家米酿等特色美食摊位也人气爆棚,浓郁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垂涎欲滴。
活动现场,许多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活动的喜爱。市民张女士表示:“今天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孩子特别喜欢手工艺体验区的团扇制作和剪纸,这些传统技艺让他大开眼界。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不仅让孩子了解了非遗文化,也丰富了我们的假期生活。”另一位市民李先生则对美食区赞不绝口:“这里的美食太丰富了,尤其是擂茶和客家米酿,让我感受到了深汕的特色风味。”
一位带着孩子参与活动的家长感慨道:“孩子在学校里学过一些非遗知识,但今天在现场看到这么多精彩的表演和手工艺品,他显得特别兴奋。这不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课,让他对非遗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近年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在文化建设方面持续发力,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和项目,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4年,深汕特别合作区举办了“文化下乡”系列活动,累计举办22场次,覆盖21个村(社区),观众达近1万人次。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还通过白字戏、麒麟舞、罗山拳等非遗表演,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此外,深汕特别合作区还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了“生态艺术文化休闲游”特色线路,包括天子山农业公园、桃花源艺术村、鹭月岛、水底山温泉庄园等景点。通过这些举措,深汕特别合作区不仅提升了区域的文化软实力,还为乡村振兴和文化繁荣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