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松 崔力
发布会现场。记者 崔力 摄
在7月17日市政府召开的重庆市反诈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程效提醒,暑假期间青少年容易遭遇的诈骗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类,包括兼职刷单返利、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虚假购物服务等。
程效说,暑期是学生兼职的高峰期,但因孩子们社会经验不多、警惕性不够,很容易陷入兼职刷单诈骗的陷阱。
例如7月2日,想打暑期工的大学生李某,在某视频APP上看到一则招聘兼职的帖子。他留言咨询后,对方要他扫描二维码添加了微信“客服”。之后微信“客服”以需要安排专业老师指导为由,引导李某通过QQ添加刷单“老师”及加入相关QQ群;在刷单“老师”的语音指导下,李某转账购买其指定商品完成了刷单任务。
随后,对方又以退还垫资为由,引导李某下载“teams”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套取了李某相关密码。随后李某收到银行扣款通知,一共计损失2.5万元。
程效还介绍,因为假期使用电子产品缺乏家长监管,爱打游戏的部分青少年容易被“免费领取游戏皮肤”“高价收购游戏账号”等话术吸引,进入虚假交易平台进行所谓“交易”,实则遭遇了“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诈骗。
同时,暑假是演唱会举办高峰期,有部分青少年及家长因为相信虚假门票信息,脱离正规平台购买演唱会门票等,而被实施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损失钱财。
程效提醒,广大青少年遇到网上各类信息一定要注意甄别,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更不要随便操作转账汇款等。家长们也要注意假期中对孩子网络行为的关注,共同了解学习反诈知识,防止被骗。
同时,警方发现,一些不法分子以“轻松赚钱”为诱饵,诱骗青少年买卖、租借电话卡、银行卡及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账号,或参与“跑分”洗钱、帮打诈骗电话、转发诈骗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希望青年朋友们要提高法律意识,拒绝成为“电诈工具人”,特别是要抵制诱惑,防诈不从诈,切勿因蝇头小利误入歧途,让青春蒙尘。
原稿点击:权威发布|暑期谨防三类诈骗手法,青少年不要随便操作转账汇款-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