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部分村庄名称由来典故

发布时间:2025-05-25 20:31:00

#江苏#​#宿迁头条#​#泗洪#​#泗洪头条#​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半城镇

1. 大王村

因村民以王姓居多得名。明朝中期,王氏家族迁居至此,村内曾是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指挥中心,彭雪枫将军曾在此驻扎。村内复建的淮北行政公署旧址和“雪枫堤”见证了红色历史。

2. 雪枫一村至五村

位于双沟镇西南片,原为五个自然村,因纪念彭雪枫将军修建的“雪枫堤”而得名。1945年,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将堤旁村庄命名为“雪枫村”,后简化为现名。

3. 徐城村

得名于古徐国都城遗址。南朝梁时,徐国城因水患仅剩一半,故称“半城”,村名沿用至今。


双沟镇

1. 双沟镇

宋代因地处淮河东西两汊流之间得名“双沟”。清康熙年间正式设镇。

2. 雪枫新村

为纪念彭雪枫将军,沿怀洪新河南堤的五个行政村统一以“雪枫”命名,现发展为新农村示范点。

3. 峰山村

得名于历史上的峰山湖(现淤积为陆地),村内曾有“潼河绕后东汇峰山湖”的民谣。


归仁镇

1. 归仁集

明万历四年(1576年)由宿迁知县喻文伟命名,取自孔子“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之句,曾是江淮地区商贸重镇。

2. 苏洼村

因村内“三眼井”及北侧洼地得名。井口有三眼,传说井底通东海、洪泽湖及地下,村中苏氏家族明初迁居于此,保留“燕山堂”堂号。

3.克复街

与“归仁”同源,取自儒家经典,象征道德教化。


临淮镇

1. 胜利社区(原胜利村)

曾为四面环水的渔村,渔民世代以船为家。2019年生态搬迁后更名“胜利社区”,象征渔民上岸后的新生活。

2. 潼河村

因潼河得名,历史上属古潼陂(万安湖)水域,后淤积成陆。


青阳镇

1. 青阳镇

古国名,传为黄帝之孙少昊青阳氏分支封地,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设镇。

2. 大新庄

村西南有顺山集遗址,距今8000年,为江苏最早的史前文明遗址,村名或因邻近新发现的考古遗址得名。


孙园镇

1.孙园村

因孙姓家族拥有柿树园得名,现为镇行政中心。

2. 刘德村

相传为刘姓家族聚居地。


梅花镇

九梅村

因古时九座梅花山得名,梅花繁茂,象征村落自然景观。


金锁镇

1. 金锁镇

清同治年间得名,因清军镇压农民起义后建圩设关,象征“固若金汤”。

2. 公安村

原名“公安镇”,后因军事防御功能更名,现为农业村落。


其他特色村庄

-朱湖镇朱湖村:山东朱姓移民因湖荡淤积成田定居,以姓氏与地理特征结合命名。

界集镇界集村:位于古泗州与桃源县(今泗阳)交界,原名“沙砬口”,后发展为集市。

龙集镇龙集村:地形狭长如卧龙,后兴为集市得名。


神话与传说相关村名

1. 陷泗河(北外环城河)

传说东海龙王三太子为救百姓触怒玉帝,化身蛇形吸洪救灾,后人以“陷泗河”纪念。

2. 苏洼村三眼井

战国纵横家苏代归隐后建井,井口三眼防人畜坠落,井底通东海、洪泽湖,传说水质千年不涸。


泗洪县村名多源于历史事件(如抗日根据地)、地理特征(如湖泊、河流)、姓氏聚居及神话传说。

部分村庄因红色文化(如“雪枫村”)、史前文明(如顺山集遗址)或生态变迁(如渔民上岸)形成独特命名逻辑。

谢谢您耐心阅读,谢谢您点赞、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指正和补充,小编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