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搬到实训基地里,把招生计划变成企业订单,把专业布局对准地方需求……面对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这一痛点,河北多所职业教育院校正以创新实践作答。
这些扎根于实训平台、生长于企业土壤、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探索,不仅为职教改革注入活力,更为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7月29日,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学校实训基地内的铁路12306客服中心提供话务服务。曹可 摄
把课堂搬到实训基地,让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8月13日,在位于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开发区校区的河北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内,铁道运输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张玉杰正在铁路12306客服中心,为旅客解答问题。
这个位于校内的客服中心,在春运和暑运期间与中国铁路总公司联网,办理正式的话务咨询服务业务,在非繁忙时段则开展培训业务。
“谁能想到,我们学校居然还有一个真的铁路12306客服中心。平时我们在这里练习话务,等到了春运和暑运的时候,就能真正为旅客答疑解惑了。”张玉杰说,虽然课上练习得很熟练,但是刚开始接听电话还是有些紧张,经过这些天的实操,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了。
长期以来,一些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存在明显脱节,原因在于学生缺少足够的实践机会,课堂知识常常无法转化为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
为了能让课堂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2021年底,该校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建成了河北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涵盖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机电一体化、电梯检修、现代物流、航空运输等多个行业领域,共设有116个实训场(室),2000余个实训工位,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在轨道交通工学实训中心,记者看到,一辆地铁列车停放在轨道上,旁边地铁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候车站台等一应俱全,为学生实训提供了一个逼真的工作环境。
“我们把课堂搬进了实训基地里,实现了教学模式的转变,让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做到了市场需求和学生培养的无缝对接。这种变化确保了教学紧跟产业发展步伐,有力提升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该校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院长张静静表示。
得益于教学与实践合一的育人模式,该校毕业生在校园里就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在就业市场相当抢手。多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98%以上。
订单式培育,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
“这个暑假,通过实习我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用到了工作实践中,收获满满。”8月13日,刚刚在邮储银行石家庄市谈固南大街营业所结束实习的米泽雅对记者说。
两年前,她以高出本科线十几分的成绩考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那时,她还有些困惑,不知道选择职业教育是否值得。
“通过订单招生考入学校后,经过两年学习,我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明年毕业后就会有稳定的工作,现在感觉,在这里上学真是来对了。”她告诉记者。
米泽雅所说的订单招生,是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从2004年就开始探索的面向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的订单人才培养。
当时,职业教育面临“人才供给与实际岗位要求匹配度不高、校企协同育人效能发挥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痛点,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和企业合作,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从一开始的“定向就业培养”,到“订单招生+现代学徒制培养”,再到如今的“覆盖邮政全网、双元全程育人、分类精准培养”订单定制模式,校企共育解决方案不断升级。
如今,订单招生运行机制已经成熟:中国邮政每年向各省邮政企业发布招工需求调查,学院将企业招工计划直接转化为招生计划实施订单招生。通过订单招生计划录取的所有学生均参加学院与企业组织的面试,面试合格后与企业、学校签订三方订单培养就业协议,成为企业的准员工。
“围绕邮政企业基层岗位紧缺性人才需求,我们采用了‘2学年专业教育+1个月岗前培训+9个月岗位实战’校企分段交替、育训战结合的培养方式。”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徐晓昭说,通过校企双方协同育人,能强化学生岗位实践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岗位适应性。
目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订单招生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培养2万余人。
“与各省邮政企业合作组建订单班,既为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解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也为我校学生成长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徐晓昭说。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专业布局
“推杆要稳,注意无人机悬停高度,观察周围环境,避开前方的障碍物!”
日前,在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内的沧州市无人机培训基地,教师细心提醒,大二学生郑豪双手在遥控器上灵活操作,动作一气呵成,无人机从地面缓缓升至空中。
“在这里,我们不仅掌握了无人机的组装、调试、飞行操控等基础技术,学校还组织我们在高空航拍、农业植保等不同场景中进行实地演练。”郑豪说。
2020年,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调研低空经济市场,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在机电工程系开设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低空飞控方向)专业,就业面向无人机装配调试、飞行操控、行业应用、检测维护等,形成特色专业优势,培养了一批相关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无人机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有的还没毕业就被企业选中了。”机电工程系副主任窦伟山说。
开设无人机专业只是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优化专业布局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学院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优化专业布局。
针对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增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工科专业。
面向汽车、机械等地方支柱产业需求,升级改造车辆工程等传统专业。
服务沧州文旅产业发展,开设了旅游管理、民族传统体育、杂技武术等专业。
…………
坚持以需求导向办学,社会缺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这是该校毕业生凭借一技之长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5%以上,专业对口度80%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河北日报记者 贾东亮)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