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初心是深埋心底的种子,在岁月里生根发芽,照亮前行之路。医务人员的初心,藏在白大褂下的庄严承诺里,在临床一线的坚守中,在抗疫战场的逆行身影里,在与患者心贴心的交流中。而非医务人员的初心,则体现在保障医院运转的日夜坚守、基层服务的细致入微,以及健康管理的专业专注。让我们聆听这些坚守者的初心故事,探寻平凡岗位上始终如一的精神力量,以更坚定的步伐践行使命,守护健康。
在印江自治县,有这样一位护士,她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诠释着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她就是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张金素。
2003年,张金素从贵阳医学院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同年通过进入印江县人民医院,22年如一日,不同的岗位,不变的初心,始终守护着患者健康。
护理病人
“自始至终都在不断学习,只为服务好患者。”张金素谈到,最初的几年,像一块海绵在各个科室吸收养分,在医院内科工作中,跟着前辈学习如何从细微的体征变化中发现病情隐患;在眼科/耳鼻咽喉科,面对视力或听力受限的患者,学会用手势、纸笔代替语言沟通;转入中心血库后,才知道每一袋血液的背后都连接着两个素不相识的生命;而急诊医学科的日夜,深刻体会到“时间就是生命”,在这里,每一次快速反应、每一次默契配合,都是在与死神赛跑。
多年工作积累,张金素走向管理岗位,她一下子顿感肩上的担子重了,组织编写了印江县中心血库体系文件及操作规程,并组织培训及监督落实,对新进人员制定 “一对一” 带教计划,做到既要保证血液质量、储存、发放的零差错,也要带好团队。看着团队从生疏到熟练,才懂得好的护理,不仅是个人优秀,更是让整个团队成为患者的“定心丸”。
“挑战与突破并存,这里的节奏比任何科室都要快。”2019年,张金素担任急诊医学科护士长,记得有一位年轻妈妈因为宫外大出血休克,我们在 15分钟内完成分诊,整个团队像精密的齿轮高速运转。那一刻突然明白,急诊医学科的忙碌,是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说 “明天见”。
学习
深耕肿瘤科,用温暖对抗 “寒冬”。2023年,张金素通过中层干部竞聘,上任肿瘤科,这里的节奏相对缓和,但对 “人文关怀” 的要求更高。
张金素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宫颈癌晚期的患者入院时,总是静静地躺着流眼泪,直到她查房时,患者突然叫了一声“护士长”,话音刚落,积攒了两天的情绪像决堤的洪水。张金素没急着劝,就坐在床边递纸巾,等患者哭够了,才慢慢跟她聊,不断开导她。后来,每天早上医护人员走过病房,总能听到她的笑声。那笑声里或许还带着对病情的担忧,但更多的是卸下防备后的舒展。原来,再沉默的痛苦,也能被耐心的倾听和细碎的关怀焐热,而当患者愿意对我们笑、愿意主动打招呼时,就是对护理最好的回应。
回望20多年从医路,岗位在变、职责在变,但那份“守护生命”的初心从未改变。从普通护士到护士长,张金素见证了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的不断发展壮大,也亲历了无数患者的悲欢。谈及未来,张金素信心满满,带着在各个科室沉淀的经验与温暖,在护理这条路上,继续踏实走下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安慧芳
编辑 葛永智
二审 杨聪
三审 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