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昌市青山湖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让“老房子”变成更宜居的“好房子”。2024年,青山湖区共改造65个老旧小区,涉及7个镇、街道,794栋176.050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088万户;2025年,该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计划改造老旧小区23个,户数12078户、楼栋数330栋、建筑面积151.169万平方米。
小区“爆改”焕然一新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高新大道的怡兰苑小区,新铺设的沥青路面平整宽阔,生态停车位上车辆有序停放,中心花园里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舒展筋骨,乒乓球台前激战正酣,休闲长廊里飘来阵阵二胡声……一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景象:车辆乱停,道路拥堵,设施老化。
“改造后小区地面不再有污水积水,晚上路灯更亮了,车辆停放井然有序,我们老年人活动也有了好去处。”居民李云辉聊起小区的新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青山湖区民生实事人大票决项目,怡兰苑小区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卫生环境、基础设施等问题精准施策,通过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生态停车位增设、绿化景观改造等工程,让这个672户居民共同的家园实现了“逆生长”。
该小区改造工程涵盖多方面民生需求:铺设1.08万平方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和1053平方米吸水砖步道,彻底解决路面破损积水问题;科学规划196个机动车位(含26个充电车位)和194平方米非机动车棚,破解“停车难”;新建设600平方米绿化带、2个垃圾分类房及8组健身器材,同步完成燃气管道迁改、安防系统升级等工程。
“此次改造不是简单‘穿衣戴帽’,而是进行了系统性功能提升。”怡兰苑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除了完成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更新,更注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我们将构建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动机制,确保改造成果可持续。”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不仅是“面子”,也是“里子”。该社区将依托改造后的文化广场和活动室,策划系列文娱活动,进一步推动社区“服务提升”。“我们计划每月组织书画交流、健康讲座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让社区更加和谐宜居。”该负责人表示。
自治管理显成效
“线路、管网完善了,过去绿化少、沟渠污浊,现在鸟语花香,夏天蚊虫也少了,还新增了休闲设施,环境大变样!”谈起上海路街道武警小区的变化,居民张友良告诉记者,“改造能达到预期效果,居民自治小组功不可没。”
在上海路街道武警小区,有一支特别的“队伍”——由小区居民组成自治小组。该小组成员中出纳负责车牌登记及采购,会计定期公示账目,其他成员协同处理安全巡查等事务。该小组通过开展自治管理、建立自治制度,进行自管服务。
“在小区改造提升期间,我们全程参与监督协调,与施工方对接管线布局、化粪池选址等细节。”该自治小组组长介绍,改造中,施工方聚焦居民反映强烈的污水异味、绿化缺失、设施老化等问题,实施沥青混凝土地面铺设5010平方米、吸水砖路面改造1068平方米,并优化雨污水系统、完成自来水改管工程,彻底解决积水及排水效率低下问题。
“多建活动场所”“多划几个停车位”“多装些充电桩”……武警小区在改造提升过程中,充分发挥居民自治小组的监督作用,为小区改造提升建言献策,对施工质量全程监督。
社区是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该自治小组通过微信群实时收集居民诉求,形成“发现—反馈—整改”闭环机制。“改造提升后管理更规范,停车费收缴资金全用于公共设施维护。”该自治小组组长说。“老旧小区改造,必须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青山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规划建设科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山湖区老旧小区改造优先升级出行、停车等民生设施,以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微改造”实现人心齐聚“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