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讯 (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洪润怀 黄欣欣)位于惠城区水口街道樟霞村的种植避雨棚内,翠绿的肉质茎蔓和三棱柱状的枝条蜿蜒攀附,这正是当地特色农业的“明星产品”——燕窝果。樟霞村引入农企,通过科技创新与生态种植,让这颗源自南美洲厄瓜多尔的“黄金果”在本地扎根生长,打造了我市唯一的燕窝果种植基地,为水口街道特色农产品版图增添一份力量。
燕窝果,学名黄皮火龙果,属于热带水果,原产于南美洲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安第斯山脉地区。
燕窝果学名黄皮火龙果。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洪润怀 黄欣欣 摄
“村里引进的290亩燕窝果种苗经过专业机构精心嫁接,既保留了南美原生品种的独特基因,又适应了岭南气候特征,增强了抗病性及适应性。”农企技术人员说,种植创新采用“光周期调控”技术,通过夜间补光打破植物休眠,使原本需要热带长日照、高温差的果树在亚热带地区实现品质升级。
果实生长期间,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每周精准输送有机营养液,配合低毒农药和及时清理、修剪、集中烧毁病株(枝条)的绿色防控体系,确保果品稳定均匀。
惠城区农技推广中心技术员介绍,燕窝果的生长过程堪称植物界的“慢工出细活”。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冬季生长期,促使果实积累更多糖分与芳香物质。从夜间绽放的洁白花朵到金果垂枝,需经历150天的自然酝酿。“团队要在星夜中完成花蕊人工授粉的精密作业,同时进行疏花疏果,每枝条保留1~2个果实,避免养分分散。”技术人员指着果子说,果实在成长初期披覆坚硬尖刺作为天然铠甲,成熟时刺体自然脱落,形成独特的鳞状纹路。
据悉,燕窝果平均糖度达20~25Brix(白利度,本义是糖的百分浓度,在园艺上被用来测量水果的成熟度,当水果成熟时白利糖度水平高),远超普通火龙果15Brix的标准,其半透明果肉富含植物性白蛋白、花青素及膳食纤维,可起到保护胃黏膜、调节肠道菌群及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
樟霞村引入农企打造了290亩燕窝果基地。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洪润怀 黄欣欣 摄
切开一个成熟果实,燕窝果独特的凝胶质地入口即化,既有燕窝的滑润感,又带着淡淡的百香果清香。每颗果实重量控制在300~500克之间,果皮厚度薄,可食率高达85%,是高端果篮中的“轻奢单品”。
“目前我们是惠州唯一的燕窝果种植基地,我们的市场目标主要瞄准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高端市场,当前收购价稳定在35元/斤以上,有助于乡村特色农业发展。”种植农企负责人表示,这颗“黄金果”不仅丰富了华南地区特色水果的市场供应,也是水口街道打造现代农业样板的重要探索。随着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来自樟霞村的燕窝果将进一步走向全国消费者的果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