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行遵义播州支行深耕“三农”沃土,以定制化信贷服务为笔,以创新信贷产品为墨,推出惠农e贷、椒商贷、烟农订单贷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凭借“额度高、利率低、办理快”的优势,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动能。
骄阳似火,播州区三合镇阁老村的红粱基地里,饱满的粱粒压弯了枝头,涌动着丰收的喜悦。种植户胡义强指尖拂过沉甸甸的果实,心里的算盘打得明明白白:“今年合作了80亩,签了收购合同,踏实。”这份踏实,源自“企业+农户+金融”的有力保障,让每一分耕耘都有了笃定的方向。
刘永祥作为收购方负责人,道出了产业发展的秘诀:企业与酒企签订红粱订单后,将指定种子免费发放给农户,采取“分散种植+集中回收”模式,既保品质又降风险。而支撑这一模式的,正是金融机构的及时“输血”。
“走访中发现,刘永祥的企业与仁怀制酒公司签有5000吨购销合同,我们当即通过‘红梁贷’产品,发放200万元贷款助力经营。”农行遵义播州三合分理处负责人陈柏松介绍。
针对红粱种植和贸易,农行遵义播州支行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让信贷资金跟着订单走,既保障了酒企原料供应,又让农户的红粱变成“金穗子”。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行已累计投放“红梁贷”3800万元,帮助25户种植户解决资金难题,带动100余人就业。“企业有订单、农户有收益、金融有回响”的产销闭环越转越顺,为播州红粱产业铺就了一条从田间到车间的“金色产业链”。
如果说红粱产业靠“订单+信贷”筑牢根基,那辣椒这条富民产业链上,金融服务正以更灵活的姿态“串珠成链”。从田垄的郁郁葱葱到车间的忙碌加工,“辣椒贷”如何让小辣椒变身“致富椒”?走进团溪镇,答案清晰可见。
在当地一家辣椒加工厂,60多岁的袁女士正带着丈夫剪辣椒把,“咔嚓”声此起彼伏。“这个年纪能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家庭,太满意了。”袁女士笑着说。
“银行的产品能随借随还,解决了不少资金压力,太方便了!”贵州遵义播州黄芝映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芝映感慨道。有了银行资金支持,合作社才有底气给农户保底收购价,种植户也敢放心大胆干。
团溪镇五龙村的孙德全,退休后专心种辣椒,靠着与收购方的长期合作,把小产业做成了大气候,还常年雇着10多个乡亲务工。“现在是订单农业,朝天椒保底价8元,线椒2元,朝天椒预计产4万斤,线椒40万斤!”孙德全的话语里满是底气。
产业链的另一端,村委会与辣椒收购合作社签订协议筑牢供需保障,金融机构也主动推出“辣椒贷”专项产品。黄芝映从90年代投身辣椒贸易,与农行合作已超十年,授信额度从最初10多万增至70万,利率从4%左右降至3%左右。
线上办理最快3天授信的便捷服务,让金融活水加速流向辣椒产业的每一个角落。如今,播州的小辣椒,正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辣”越红火!
通讯员 刘瑛 王世海
编辑 潘树涛
二审 吴浩宇
三审 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