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头的“急救小摊” 教会2000余人“救命神技”

发布时间:2025-05-10 08:00:0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隽杰

图/受访者提供

每个周末的夜晚,成都市玉林西路的夜市中,一个特别的摊位总能引人注目:这里摆放着的不是商品,而是AED和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等教具;摊主在此“兜售”的,是免费却又“无价”的急救知识。

摊主李春亮今年46岁,是一名退役军人。他考取急救导师证后,曾在社区和企业里科普急救常识。去年11月开始,李春亮把公益急救课搬到了街头。他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急救知识的普及率,“所有路过的人,只要感兴趣都可以停下来学习”。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1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每年急救知识的普及人群为1000多万人,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率仅为1%,仍处于较低水平。李春亮说,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启发更多的同行走上街头,教授急救知识。未来,他更希望去到乡镇偏远地区做急救科普,“那些救护车更难抵达的地方,更需要急救知识的普及”。

成都街头的“急救课堂”

傍晚时分,夜幕低垂,玉林西路人潮涌动。“有没有人想学急救知识?”在各色叫卖声中,李春亮的吆喝显得与众不同,常能吸引众多路人驻足。李春亮摆的是一个“急救小摊”,一块地毯、六套教具,几乎构成了这个摊位的全部。

人来人往,不少居民和游客聚集到摊位前,李春亮开始了教学讲解。除了基础的心肺复苏按压动作,他还注重于救援逻辑的教学,“我们一定要先打120再救人,随后一直按压,直到专业医生来接手”。李春亮介绍:“心肺复苏的作用是形成血液循环,以达到脑细胞不死亡的目的,延长抢救时间。”

讲解完毕,进入实操环节。随着李春亮的一声“开始”,“学员”们亲自上手,跟着他的节奏,开始对“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训练。不久后,训练结束,大家的分数通过“模拟人”身上的感应装置传入平板电脑,李春亮宣读成绩,与众人一一击掌。

这样一套教学流程走完,大约需要20分钟。从下午五点半出摊,到晚上八点半结束,李春亮一直在重复教学动作,长时间保持跪姿让他腰酸背痛。李春亮介绍,从去年11月开始,每周五、周六和周日这三天,他都会在街头摆摊教学急救知识,同时开启网络直播,方便在线上同步教学,6套模拟教具及AED训练机由他自费购买,花费了5万多元。

近半年的时间里,李春亮已经出摊70余次,2000余人在他的小摊上学习过,线上直播最多时也有近千人观看。李春亮告诉记者,不少朋友在学习完后为他送上水、零食,对他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这些温暖的瞬间,让他感受到了自己辛苦付出的价值,也更加坚定了他继续进行急救科普的决心。

急救教学成了“爱好”

李春亮与急救的结缘起于偶然。他出生于天津,曾在空降兵部队服役,如今在成都一家化妆品公司上班,在他40多年的人生中,大部分时间从未接触过急救知识。

直到前年,李春亮的一位朋友进入急救设备行业工作,他邀请李春亮一同去学急救,并考取了急救员证。最开始只是想“解锁”新技能的李春亮,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了解到急救的重要性。由于从小有一个“教师梦”,他萌生了做急救培训工作的想法,随后进一步考取了急救导师证。此后,他开始走入企业和社区,做急救知识的科普,为自己积攒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实际上,刚拿到导师证时,李春亮已经有了去街头教学的念头,但由于性格内向,在大庭广众之下容易紧张,直到去年末他才鼓足勇气走上街头,开始面向市民与群众,进行无差别的公益急救培训。

最开始,李春亮按照正常教学的模式,带着电脑和显示器,在路边播放准备好的PPT讲解,很难引起大家的兴趣。在不断地摸索中,李春亮决定转向以实操为主的教学方式,让每个人都可以亲自上手感受心肺复苏的过程,小摊才日渐热闹起来。

摆摊半年多,李春亮接触的大部分是没有急救经验的市民,但也有不少医务工作者、民间救援队员闻名前来交流。在与大家讨论的过程中,李春亮自身对于急救教学的认知也在不断完善和进步。

李春亮性格稳重,网络上不少人对他极尽溢美之词,他总是会回复“您过誉了”,在李春亮看来,自己所做谈不上“无私奉献”这些高尚的词,他只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为社会作些贡献。此外,急救教学已然成为了李春亮的“爱好”,“就像别人喜欢钓鱼一样,我对急救这件事充满了兴趣,在街头公益科普急救知识能带给我很大的情绪价值”。

“跪了那么久,就为今天”

“看了你的视频,我今天救了一个人!”今年2月,李春亮收到一条来自湖南长沙的网友私信,这名网友在送货途中遇到商户老板突发疾病,他利用在李春亮直播中学到的心肺复苏技能成功施救,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生命。

李春亮非常激动,他兴奋地说:“跪了这么久,就为今天,收到这个朋友信息的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自己教学的意义所在。”

今年42岁的刘佳在成都做钢材生意,他在短视频平台偶尔刷到李春亮的直播后,特地去线下体验了一次教学。刘佳曾考取过急救员证,算是李春亮的同行,他深感教学现场氛围热烈,许多市民踊跃参与其中。

刘佳认为,急救技能是很重要的知识,“平时不显眼,真正派上用场都是救命的时候”。刘佳自己也购置了一台AED放置在车内,希望能帮助到更多人。刘佳称,希望有更多人像李春亮一样走上街头科普,“多一个人掌握急救知识,或许未来就能多挽救一条生命”。

在河北石家庄读书的医学生于淼也常关注李春亮的直播,他在学校接受过急救培训,常和李春亮一起交流经验,在他看来,当前我国的急救知识普及率并不高,这一现状更凸显出李春亮公益科普的意义所在。“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也会尝试考取导师证,去做急救科普的工作。”于淼说。

李春亮坦言,从他接触到的人群来看,当前大众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相当匮乏,且存在不小的误解。在网络平台,总有人以怕被讹上为借口,“劝”大家不要去救人。李春亮认为,网络有时候会将社会上恶的一面放大,而事实上现实中“农夫与蛇”的事例是少之又少的,“我们始终应该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走,不必被道德绑架,但也不能被一小部分坏的案例束缚”。

未来,李春亮更希望去到“救护车更难抵达”的乡镇偏远地区做急救科普,他也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启发更多的同行走上街头,教授急救知识,为生命的延续播撒更多火种。

编辑:邬嘉宏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