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益改善

发布时间:2025-07-13 07:09:00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前5个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4.8个和1.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162亿元,同比增长11.9%。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效益稳步改善。

专家认为,展望全年,受全球电子产品市场回暖、国内数字消费稳定增长、数字化转型深化等因素影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行业增长较快

5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其中,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3亿台,同比增长5.5%;集成电路产量1935亿块,同比增长6.8%。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认为,前5个月,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最大亮点是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容双轮驱动。集成电路、光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持续突破,推动产品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智能手机迭代、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也均依赖底层技术支撑。同时,消费端需求爆发,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新业态涌现,工业领域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应用深化,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产业生态上,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提升全球竞争力。

“从细分行业看,在电子整机产品智能化升级需求带动下,前5个月,我国集成电路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增长6.8%和19.5%。各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带动的智能芯片、算力服务器等保持稳定增长。受益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领域的发展,智能座舱、激光雷达、车载显示等电子产品实现较好收入。”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说。

朱克力认为,电子信息制造业需应对逆全球化与产业链波动风险。企业可加速产品转型升级,聚焦高端新兴消费领域,持续推进基础性与前瞻性技术攻关,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优化产业要素供给,打造协同发展生态,加强国际化布局,提升全球品牌竞争力。政策端需完善投资机制,支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构建长期竞争力。

赵刚建议,支持智能手机、AI终端等整机产品企业加快产品迭代创新,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促进电子产品供给。加快技术创新,培育未来产业,抢占新兴市场。

市场需求扩大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较快、效益改善的支撑因素包括政策、市场、技术、资本等多方面。朱克力分析,政策层面,国家出台稳增长方案与“两新”政策,推动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激活市场潜力。市场层面,超大规模市场与数字化转型催生多样化场景,消费电子更新换代加速,工业领域智能化升级需求激增。技术层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与市场价值。资本层面,投资并购活跃,企业通过整合提升产业链韧性,形成规模与技术双重优势。

“半导体工艺、材料和设备的国产化率不断提升,先进计算、高端存储、移动网络通信设备等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取得突破,智能手机、折叠屏、AI终端等消费电子产品持续引领产品创新潮流,这些技术创新支撑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赵刚说。

浪潮计算机总经理贡维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带来了产业升级新机遇,各行业对算力的需求井喷式增长,AI服务器作为核心基础设施,已成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国内头部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等构建自主大模型,单项目采购AI服务器规模可达数千台。金融、医疗等领域企业从“上云”转向“上智”,这些需求的背后都需要算力支撑。

“市场不断扩大。一方面,在智能手机、智能PC、智能无人机、智能汽车等消费级AI终端需求带动下,消费电子产品新兴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在行业智能化转型需求带动下,智能算力、存储设备、通信设备和集成电路等行业市场将持续快速增长。”赵刚说。

数字化转型深入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3部门日前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着力拓展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广度和深度,巩固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对其他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力度,助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建设。

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所长彭健表示,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数字产业的硬件根基,其数字化转型直接决定数字技术的落地能力。《方案》将推动芯片、传感器、通信设备等核心产品的性能跃升;为数字产业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打通数字技术产业化的“任督二脉”,通过技术攻关与场景落地双轮驱动,加速数字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纵向贯通产业链、横向赋能多行业,形成数字产业协同发展的“生态网络”。

赵刚认为,电子制造业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步伐,深化数字化转型,不断突破集成电路等技术瓶颈,整机产品生产制造能力和效率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效应增强,推动电子制造业持续增长。

彭健介绍,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数字化水平相对较高,特别是在生产自动化、设备数字化和数据采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以智能工厂为例,截至2024年底,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的智能工厂普及率达60%,高于全国制造企业平均值12个百分点。总体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已处于制造业领先地位,且政策推动力度大、发展目标明确。(经济日报记者 黄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