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经开区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改革

发布时间:2025-09-01 14:28:00


前几天,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郭灿线上提交申请,通过贵阳经开区政务大厅受理,很快就完成了“基于丛枝菌根真菌为核心的茶树育苗专用微生物肥创新研究”项目查新事项。这也是该区成为全省首家“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改革试点以来办理的首件相关事项。

“一直以来,我们希望有更高效的途径来促进成果转化,节约企业创新成本。”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衍雷一语道出了科技企业的心声。据了解,科技成果转化事项办理涉及多家部门,存在环节繁琐、材料复杂、办理时限长等痛点,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去年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要求,在贵州省“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第一批重点事项清单中,就涉及科技成果转化事项,包括科技成果查新、科技成果登记、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申请、知识产权支持资金申请、现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宣传辅导等5项内容。

为进一步深化“园区事园区办”改革,提升企业办事效率、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经开区回应企业心声,抢抓改革机遇,主动对接省科技厅、省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改革。

今年4月,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税务局、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政务服务中心联合印发《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实施方案》,并选取贵阳经开区作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改革首个试点。

按照《实施方案》,试点目标为依托贵州政务服务网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和信息共享,通过一套材料办理科技成果转化5项事项,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办理”,让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办理“最多跑一次”。

“成为试点区域以来,我们依托省级部门搭建的平台、畅通的机制,促进流程再造、数据共享、部门协同,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事项‘一站式’办理。”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张蕴亮说。

着眼三个目标,减环并项提质效。在省政务服务中心的支持下,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对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省税务局涉及的科技成果转化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将5个事项整合简化为“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优化办理流程,办理环节从11个缩减为1个,申请材料从17份减少至13份,办理时限从250个工作日缩短至120个工作日。

构建一张网络,云端办事零跑腿。依托贵州政务服务网,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线上办理平台。企业和个人只需按要求在线提交相关资料,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事项申请和办理,实现全程“零跑腿”。通过短信提醒和在线查询功能,申请人可以随时了解办理进度和结果。

制定协作机制,联动共享破壁垒。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科创中心、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等部门建立起跨部门协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同时,依托贵州政务服务网的数据共享功能,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申请材料的“一次填报、多方复用”。

形成服务闭环,一窗通办解难题。经开区政务大厅设立法人综合窗口,专门受理“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相关业务,由综合窗口统一负责线上申请材料的收取。材料收齐后,通过系统自动分发至各相关部门开展分类审批,形成“一窗受理、分类审批”的高效服务闭环,以“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避免了企业和群众“多头跑、重复跑”。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第一动力,经开区“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改革,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服务精度,降低了办事成本,成为该区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经开区科技和创业服务中心科创部部长王德权表示,区级科技部门没有权限办理科技成果转化事项。以前,企业和个人要跑去省级部门办理,此次改革后,企业和个人线上提交申请即可,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经开区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对于企业遇到科技创新方面的疑难问题,经开区科创中心将积极做好服务。

下一步,经开区将定期收集企业反馈意见,不断调整服务模式和办理标准,提升服务质量。该区将以此次改革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提高服务精度,加快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徐丹 记者 黄菊